当前我市小麦大部分处于扬花期,油菜大部分处于开花结荚期,今年3月全市平均气温11.7℃,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,降雨量北部偏多,其余地区偏干旱。根据气象预测4月全市平均气温在14.2~16.7℃之间,与常年同期相比,接近常年略偏高;降雨量在35~85毫米之间,与常年同期相比,南部偏少1~2成,北部偏多1~2成。预计4月上旬海拔较高地区有3~4天轻级倒春寒天气,南部有轻到中度干旱。冰雹接近常年,冰雹易发时段大致出现在4月上旬末至中旬初、下旬初。气候易造成作物抗性降低,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。
一、夏收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
目前我市小麦病虫害中等发生。发生面积5.3万亩,主要有条锈病、白粉病、叶锈病、蚜虫。其中条锈病发生面积0.85万亩,据田间调查病叶率一般2%,最高23%;叶锈病发生面积0.95万亩,据田间调查一般病叶率5.3%,最高24%;白粉病发生面积2.03万亩,一般病叶率5%,最高36%;蚜虫发生面积1.47万亩,据田间调查一般百株蚜量265-550头/百株,最高百株蚜量740头/百株。油菜病虫害中等,发生面积8.3万亩,主要有霜霉病、蚜虫、跳甲类、菜青虫。其中霜霉病发生面积1.9万亩,据田间调查一般病株率6%,最高12%;蚜虫发生面积4.67万亩,据田间调查一般有蚜株率7%,最高27%;跳甲类、菜青虫目前零散发生。
当前正是开展应急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,应加强田间病情监测工作,将栽种感病品种地块、发病较早地块和历年发病较重区域作为重点防控对象,充分发挥好开展统防统治的优势,指导、协助农户做好应急防控工作,通过连片治理控制小麦条锈病的蔓延危害,降低损失,确保夏粮丰收。
二、防控建议
1.小麦条锈病。每亩选用25%粉唑醇悬浮剂24-32毫升,或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-120克,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-50克,或30%己唑醇悬浮剂8-12克兑水喷雾,隔7-10天用药一次,连续防治2-3次。
2.小麦蚜虫。当百穗蚜量达500头时进行喷药防治,防治药剂可选用70%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-4克/亩、3%啶虫脒乳油1000-1500倍液、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-2500倍液。
3.油菜霜霉病。可选用5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,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-700倍液,或0.3%苦参碱乳油。300-500倍液喷施。
4.油菜蚜虫。可选用“吡虫啉+高效氯氰菊酯”,每亩用水量为40-60公斤;或2.5%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,施药时要求均匀周到,确保防治效果。
三、用药安全事项
1.选择对路农药。根据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,正确配药,采用“二次法”稀释农药。
2.注意配药安全。远离人、畜和水源,现配现用,剩余农药原包装密封保存,不用瓶盖量取或用饮用水桶配药,不用盛药液的桶直接下沟河取水,不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、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,防止粉尘飞扬,上风处配药。
3.注意施药安全。注意带好帽子、面罩、手套等防护用具。年老体弱有病人员及孕期、哺乳期妇女不得参与施药。上午10点到下午3点,不能施药。每次喷药工作不超过4小时,下雨风力超过3级不能施药,不能顶风施药。
4.注意施药间隔。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,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的天数,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,要根据农药标签规定作物及天数安全采收。
5.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。农药包装废弃物带离田间,上交村级回收点或农药经营户回收点处,严禁随意丢弃包装废弃物。
|